鄄会盟为何被称为春秋第一盟,所在地很少有人知道?
2020-03-11 08:13:00 来源:本站 浏览:32510
      春秋争霸是历史上独特的战争与会盟相伴而生的一种激烈的社会活动。齐桓公在鄄地(鄄城旧城镇)与周王室大臣和诸侯国君会盟,扛起“尊王攘夷”大旗,代周天子号令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鄄会盟也被称为春秋第一盟。
     
      会盟是我国古代经常使用的用于解决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重大问题的协商、合作、交往形式。根据《周礼》的约定,“会”是一种定期举行的礼仪,到约定的期限相见叫会,没有到约定的期限相见叫遇。 “盟”是杀牲歃血,“明告其事于神明”的象征。《礼记》载:“国有疑则盟,诸侯再相与会,十二岁一盟,背(北)面诏天之司慎、司命。”《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解释说:“会盟”既是古代约定的一种联络制度,又是一种神圣的宗教仪式。后人把“会”和“盟”统称为“会盟”。
     
      西周末年,幽王无道,申国勾结犬戎攻克了周王朝的京都镐京,幽王被杀。继位的周平王被迫往东迁都于洛邑,建立东周。从此以后,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威势不在,无力管控天下,各诸侯国之间以及诸侯国与戎、狄、蛮、夷和荆楚间的战争纷起。随着周王室衰微,诸侯间会盟日渐增多。开始的时候,诸侯会盟是为了在解决争端时拉拢同盟,增强己方的实力。当时,各国之间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是郑国和宋国。郑、宋两国连年征战。通过会盟,最终形成了宋、卫为一方和郑、鲁为一方的两大军事阵营。会盟不但没有解决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反而因为结盟活动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冲突规模扩大了。在各诸侯无视周天子的存在而争斗不休的时候,周边的蛮、夷、戎、狄大挙内侵,楚国更是不断侵占周围小诸侯国的土地,这些都成为东周各国大患。
      在中原混战之际,地处东部沿海的齐国,积极辟疆扩土,发展农商,修治甲兵,逐渐成为强大的诸侯国家。特别是齐桓公即位后,重用管仲、鲍叔牙等人,修齐国政,推行“分都鄙而集权中央,奖励农商而充实国库,修整武备以扩张国威”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齐国国富兵强、野心膨胀。齐桓公先消灭郯国,后讨伐鲁国,公元前680年,召集宋、陈、蔡、邾等国在北杏会盟,平息宋国内乱。吞并了不参加会盟的遂国。当年冬天,齐、鲁两国在柯地会盟诸侯,齐桓公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赢得了信义和各诸侯国的信赖。因宋国悖离北杏之盟约,齐桓公率齐国、陈国、曹国联军讨伐,得到了周王室的支持。宋国战败臣服。这样,中原几个有实力的诸侯国,如宋国、鲁国、卫及其盟国郑国,都被齐国所征服。公元前679年冬和次年春,齐桓公先后两次在鄄地主持宋、陈、卫、郑等诸侯国国君参加的会盟大会,周王室大臣单伯应邀参加了会盟活动。通过这两次鄄会盟,齐桓公基本达到了联合诸侯、为中原霸主的目的,并且得到周王室的承认,《左传》《史记》都称:鄄会盟“齐始霸也”。
      齐桓公在位40余年间,据《左传》记载,他先后主持了20多次重要的列国会盟。《史记》称齐桓公“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谷梁传》则称齐桓公“兵车之会四”“衣裳之会十又一。”通过会盟和战争,齐桓公成功地实现了救邢存卫、北御强狄、南却劲楚、安定王室的目标。鄄会盟旨在以战止战,拉开了春秋诸侯争霸的序幕,为大国担当铺垫了道路,是当之无愧的春秋第一盟。
      鄄会盟,是实力强大的齐国在平息郑、宋双方矛盾,征服了中原诸国的前提下,得到周天子应允而组织的。齐桓公向周天子和各个诸侯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齐国要扛起“尊王攘夷”大旗,安内御外,唯我马首是瞻,历史从此进入齐国领导世界的时代。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讲,鄄会盟从此成为争夺霸权的一种重要方式。此后的宋襄公欲称霸,举办了鹿上会盟。晋文公仿照齐桓公的模式,在践土会盟诸侯称霸,同样邀请周天子参加并发布策命。就连地处南方江淮流域的吴国、越国,在后来的争霸中,也都选择了北上会盟和邀请周天子参加盟会的方式。
      鄄会盟,使得会盟活动成为了春秋称霸的标志!

      作者简介:荣海生,男,1968年10月生,山东菏泽牡丹区人,青岛大学毕业。现为菏泽市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青岛大学校外导师、历史学院客座教授,菏泽学院客座教授,市政协委员,曹州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菏泽市春秋会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键词: 菏泽市
最新TAG
友情链接